一、什么是“翻墙”? 这里“墙”指的是“国家公共网络监控系统”-GFW(The Great Fire Wall of China),俗称中国国家防火墙。“翻墙”又称“破网”,所谓的网络“翻墙”,是指通过虚拟专用网络(VPN)技术规避国家网络监管,绕过相应的IP封锁、内容过滤、域名劫持、流量限制等,实现对网络内容的访问。简单来说,"翻墙"就是通过一些特殊手段绕过国内的网络限制,访问被屏蔽或限制的国外网站。 二、哪些行为属于“翻墙”? 典型的“翻墙”行为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。 有意“翻墙”:通过主动下载各类“网络加速器”“VPN”等工具、修改网络设置等行为实现登录境外网站的目的。 无意“翻墙”:在不了解软件实际运行原理情况下造成“翻墙”,例如下载使用“网游加速器”,或在网游平台中登录“美服”“韩服”等与境外玩家对战,下载安装不健康App,软件后台都会进行“翻墙”。 三、如何远离“翻墙”行为 1.严禁点击、查看、浏览来源不明或非法链接 2.严禁下载YouTube,Chrome,Facebook、推特、谷歌服务等APP和软件 3.严禁使用具备VPN代理服务功能的FOXAE,Google等网络加速引擎和搜索服务引擎 4.严禁下载使用游戏加速器,玩国际版网络游戏 5.严禁下载使用可疑软件、平台及资源 6.严禁注册、购买和使用“翻墙”插件、工具和软件 7.严禁使用任何“翻墙”工具浏览境外网站、转发传播信息、注册社交账号、加入聊天群组 四、为什么国家要监管“翻墙”? 1.威胁国家安全:翻墙VPN工具往往需要使用特定的网络协议,这些协议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,如间谍活动、网络攻击等,从而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。 2.隐私泄露:使用翻墙VPN软件时,用户的个人信息、科研数据、通信数据等可能被收集和传输到国外服务器,这极大地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。 3.法律问题:翻墙行为涉及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违法行为可能导致承担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。 4.思想观念遭受不良侵蚀:境外网络世界纷繁复杂,其中不乏大量充斥有害思想和不良信息的网站。同学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长期接触这些负面内容,极易被误导,导致思想认知出现偏差,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学业的顺利进行。这些不良信息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瘤,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,使我们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。 5.诱发犯罪:翻墙上网可能被用于参与非法活动,如网络“翻墙”被很多违法犯罪分子利用,引诱网民参与网络赌博、非法借贷,引发刑事案件,不仅违法,还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。 五、“翻墙”触犯哪些法规?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七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、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;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、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、工具;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,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、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。 第六十三条第一款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,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,或者提供专门用于从事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、工具,或者为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、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,尚不构成犯罪的,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,处五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。 第十条第三款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、第八条和第十条规定的,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联网,给予警告,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;有违法所得的,没收违法所得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一款 违反国家规定,侵入国家事务、国防建设、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 第三款 提供专门用于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、工具,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、工具,情节严重的,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。 六、真实案例 案例一:学生因翻墙感染勒索病毒,论文被加密:某研究生为查阅外文文献,下载“免费VPN”后计算机感染“勒索病毒”,毕业论文及实验数据全部被加密,黑客索要1比特币(约30万元)。因数据无法恢复,该生被迫延期毕业,并向警方报案(但因使用翻墙工具,未获立案支持)。 案例二:湖北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自学技术,搭建Shadowsocks服务器并出售给他人翻墙,获利2万余元。警方在网络黑产打击行动中追踪到其服务器IP,将其抓获。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“提供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、工具罪”,判处有期徒刑1年,缓刑1年6个月,并处罚金1万元。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,在上网的同时我们要严守底线,用合法、合理的方式获取信息,注重提升自身信息素养,学会通过国家批准的正规平台、数据库等获取所需信息,同时保护好自身信息安全与国家利益! 信息化处 2025年10月9日